受访者简介:
曾同学,就读于AY2024/2025新加坡国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硕士专业,是新加坡国立大学广州创新研究院首届硕士奖学金得主。2025年7月即将入职黄埔区总资产超600亿的高性能材料公司。
第一部分:奖学金项目与个人规划
Q1:你是从什么渠道了解到我们硕士奖学金项目的?你觉得这个奖学金对你最大的吸引力是什么?
A1:我主要是从新加坡国立大学广州创新研究院发送的邮件了解到的。奖学金的设置相当程度的缓解了我们家的经济压力,这对我而言吸引力很大。
同时,我觉得黄埔的企业发展方向与我所学专业的研究方向较为契合。到黄埔区就业,在我的职业规划中是一个很合适的选择。
Q2:你是如何看待奖学金服务期条款的?对你来说这个条款更像是机遇还是阻碍?
A2:我想服务期条款对我而言并非限制,我反而发现了意料之外的机遇。
首先,职业生涯初期的选择并不会限制我们未来的发展,接受一份工作并不代表一辈子只做这个行业。相反,职业初期是一个很好的试错阶段,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去探索职业的选择。
其次,我认为聚焦比泛选更有力量。我所选择的高性能塑料制件行业在国内已有超过30年的积淀,其复杂性远超我的想象。相比之下,服务期两年时间其实很短,有可能这两年的服务期只是让我刚刚摸到行业的门把手,换句话说就是只够我刚进门。
所以服务期条款不是在“限制选择”,而是在“创造选择”——我将职业目标直接确定在了黄埔区高新技术企业,一定程度上集中了我的精力,让我有机会深入调研,从而找到更加优质的企业。与其说服务期限制选择,不如说它帮我们提前解锁了选项。
此外,很多人觉得签了服务期就被"锁死",必须要去就业,没办法继续学术道路。但我一直认同我导师说的:"新材料行业里,学术和产业的边界早模糊了”。就算两年后我想回学术界,带着企业里摸爬滚打的经验,申请顶尖课题组反而比纯学术背景更有优势。有了就业经历反而能为我们创造更多的选择。
第二部分:求职经历与建议
Q1:你主要通过哪些渠道获取黄埔区企业的实习、招聘信息以及就业指导?
A1:我先通过“新加坡国立大学广州创新研究院”、“新国大广研院教育视界”两个公众号发布的信息获取到了黄埔区企业的招聘资讯,然后自己做了一些网络搜索。广州开发区人才工作集团和新国大广研院的老师也会根据黄埔区企业的招聘需求,为我们定期整理岗位投递表格,这为奖学金得主寻找心仪企业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另外研究院还在春节期间举办了一个新春招待会,把我们这一届所有奖学金得主聚集在一起,让大家可以共享资讯。我在招待会的交流中收获了许多企业的招聘消息,后续我也会跟其他奖学金得主互通资讯。
我认为研究院的这份奖学金让我信心倍增,是动力,也是底气。作为首届奖学金项目的得主,这一身份是我们求职过程中的加分项之一。在求职的过程中,许多企业对我获得奖学金的经历表示赞赏,获得奖学金本身就代表着个人的能力是十分优秀的。
Q2:你是如何规划自己的服务期的?
A2:我的个人观点是,我们一开始就需要设定好短期和长期目标,比如在申请前明确自己3-5年内的职业发展,如是否专注技术研发、是否考虑跨行业等,然后确保我们奖学金项目都能为我的未来发展服务。如果说你的目标岗位门槛非常高,那你更应该审慎,合理地分配时间。
首先应该先了解到黄埔区一些岗位的门槛,录取的比例,这样你再来申请奖学金,我想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可以避免掉很多窘境的发生,比如申请到了奖学金,但是拿不到岗位offer的情况。这种“目标导向”能够帮助我们在申请奖学金时,精准筛选出与自身职业规划匹配度最高的机会。
许多同学担忧“服务期”会限制未来发展,但我的见解是:服务期恰恰是职业探索的黄金窗口,进入行业内实践学习,即使未来计划再深造或跨领域发展,这段经历也能成为简历中的“硬通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