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加坡国立大学(广州)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 “研究院”)在新加坡国立大学(以下简称“新国大”) University Hall 礼堂举办研究院学术带头人(Principal Investigator,以下简称“PI”)见面交流会,新国大名誉常务副校长、新国大(广州)创新研究院理事会主席康长杰教授,新国大协理副校长(战略合作)罗继斌先生,新国大(广州)创新研究院院长葛树志教授出席,新国大计算机学院副院长(研究)何丙胜教授,新加坡工程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院士、新国大医疗健康创新与科技研究院院长林水德教授,新加坡工程院院士、新国大土木与环境工程系交通研究中心主任孟强教授,新国大力学生物学研究所首席研究员严洁教授等数十位研究院PI受邀参加。
作为研究院建设的核心引擎,PI团队开展突破性研究、前沿知识探索与价值创造,是构建研究院科研转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深度融合生态的基石。本次见面会强化了研究院与PI团队的纽带联结,详细推介广州市黄埔区卓越的科创生态与创新创业资源,并展示了研究院为PI团队打造的资源平台与支持体系。我们期待通过本次活动,显著增进PI们对黄埔区发展机遇及研究院平台优势的了解,促进高效的双向沟通,从而更精准地响应PI需求、提升科研转化服务效能,吸引全球顶尖人才与引领性项目汇聚黄埔,加速区域科研成果转化与产业化进程。研究院将以开放务实的姿态,全力支持每一位科研人才在这片创新热土上成就科研梦想,实现价值共振。
开场致辞
交流会伊始,新加坡国立大学名誉常务副校长、新加坡国立大学(广州)创新研究院理事会主席康长杰教授发表了欢迎致辞。康校长开宗明义,强调全球化与创新是未来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并盛赞广州作为充满活力的“创新温床”蕴含巨大发展潜力。他指出,当前全球经济政治格局深刻变迁,新加坡本土面临市场规模限制及日益激烈的区域竞争(特别是来自大国的挑战),集合力量推动大学的创新驱动和商业化战略转型已势在必行。
为此,康校长提出了一套务实的应对策略:创新必须紧密围绕市场需求展开,确保研发方向贴近实际应用;高度重视技术成熟度(TRL)的提升,切实弥合前沿研究与产业化落地之间的鸿沟;并推行兼具全球视野与本土实践的创新方法——包括战略性招募具备实战经验的博士后与研发工程师,构建多元化、国际化的人才库以激发活力,以及充分利用新加坡国立大学强大的全球网络资源实现协同效应。
▲新加坡国立大学名誉常务副校长、新加坡国立大学(广州)创新研究院理事会主席康长杰教授
随后,新加坡国立大学协理副校长(战略合作)罗继斌先生发表致辞。他开篇点明,国际合作对新国大并非新鲜事,但要实质性提升在华影响力,需要更具战略性的额外努力。接着,罗校长阐释深化对华合作核心目标:乘中新友好合作之风,深耕广州、苏州、重庆等关键城市,将前沿研究转化为适销产品与服务,实现学术价值和地方市场发展双赢。他强调,中新合作项目的精髓是互利共赢,需双方整合优势资源,聚焦有应用前景的研究方向,同时满足政策法规要求。致辞尾声,罗校长热切表示,新国大愿积极拓展海外合作机会,尤其期待依托广州创新研究院的平台,在粤港澳大湾区这片活力热土续写中新合作新篇。
▲新加坡国立大学协理副校长(战略合作)罗继斌先生
众行致远:共筑中新合作创新高地
接下来,新加坡国立大学(广州)创新研究院院长葛树志教授代表研究院致辞,他详细介绍了研究院的创立背景与发展历程。自2023年9月注册成立以来,研究院在产学研协同创新方面已取得显著进展。葛院长强调,广州黄埔是一个有历史渊源和文化底蕴的地方,100年前孙中山先生在此创建了响誉世界的广州黄埔军校,而今天,很荣幸能与各位PI一起创建新加坡国立大学(广州)创新研究院。研究院英文简称NUS GRTII,秉承“The second to none”的卓越精神,力争成为中新合作的典范,打造促进国际合作、产业创新与人才交流的领先平台,助力全球创新成果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
葛院长感谢新加坡国立大学、广州市人民政府和中新广州知识城管委会对研究院发展的大力支持。同时,他也指出,广州市黄埔区不仅有科研转化与创新创业的沃土,更拥有完善的产业配套和政策支持,能够为高端人才和优质项目提供全方位赋能。黄埔区渴求顶尖人才,也具备雄厚的资源支持科研项目落地。欢迎各位PI来到黄埔,研究院愿成为各位PI在黄埔发展的战略伙伴,全力支持PI团队的科研转化与创业实践,共同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标杆。
葛院长强调"团结聚力方能铸就非凡成就",他期待,研究院的PI能够打破传统单打独斗的科研模式,将科研转化、创新孵化、人才培养融为一体,携手缔造具有变革性的伟大事业,为中新合作注入强劲动能。正如科学界那句广为流传的洞察:"中国科研为何能突飞猛进?因为他们从不孤军奋战——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
▲新加坡国立大学(广州)创新研究院院长葛树志教授
育才引智:人才培养与科研支持体系详解
随后,新加坡国立大学(广州)创新研究院副院长(科研转化)喻豪勇副教授介绍了研究院博士奖学金项目和博士后项目的核心内容。研究院博士奖学金项目由广州市政府资助,依托新加坡国立大学的优质教育资源,旨在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高端人才,服务于粤港澳大湾区、广州市黄埔区及中新广州知识城的发展需求。研究院博士后项目则聚焦科研转化、技术转移与创业孵化,紧扣研究院七大科研领域,鼓励博士后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成立初创企业、推动区域发展。
喻豪勇副教授还详细阐述了项目导师的职责,包括为学生提供研究资源、参与学术活动以及推动产学研合作。他强调,研究院将为所有科研项目提供全面的管理与支持,并协助相关科研人员申请国家级和省级科研基金。此外,研究院也正在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机制,确保所有科研成果能够高效转化,为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创造价值。
▲新加坡国立大学(广州)创新研究院副院长(科研转化)喻豪勇副教授
生态赋能:BLOCK71广州的科研转化实践
新加坡国立大学(广州)创新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傅晓方以 “BLOCK71广州的科研转化生态” 为主题,为参会PI勾勒出一幅贯通新加坡科研基因与大湾区产业动能的创新蓝图。她以全球视野切入,生动阐释了研究院如何依托新国大的国际网络与粤港澳大湾区战略腹地优势,构建从实验室技术到市场化产品的赋能体系。分享中,傅院长通过真实案例与区域产业数据,具象化呈现了大湾区科研转化的可行路径与合作机遇,并诚挚呼吁PI们把握政策红利与跨境资源,将前沿研究带到湾区沃土。
▲新加坡国立大学(广州)创新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傅晓方女士
交流环节,现场气氛热烈而融洽。各位PI围绕自身关切议题与研究院领导展开探讨。新加坡国立大学机械工程系王素琴(Ong Soh Khim)副教授表示对广州的科研和创新生态感兴趣,希望有机会能够到广州进一步考察;新加坡国立大学机械工程系朱来来(Zhu Lailai)助理教授则想更多了解广州的创业支持资源和人才引育政策;新加坡国立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杨翌元(Yang Yiyuan)助理教授,对参与研究院的博士后项目表示兴趣,并就相关招聘工作、人才挖掘渠道进行了更深入的提问与交流。大家在坦诚交流中互通信息、凝聚共识,为后续协同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现场交流热烈
此次研究院PI见面交流会,既促进了研究院与PI团队的深度互动,加深了研究院对PI们需求的了解,同时也是研究院对粤港澳大湾区、广州市黄埔区科研转化与创新创业生态的一次重要宣传。新国大(广州)创新研究院正在积极推动新国大优质科研成果从 “实验室走向市场”,欢迎优质人才与科研项目来到粤港澳大湾区、广州市黄埔区,让创新智慧更好赋能产业发展,与研究院一起,在国际科研合作浪潮中,书写产学研融合发展的崭新篇章。